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
1961~2023 年,中国极端低温事件显著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1 世纪初以来明显增多,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2023 年中国平均暖昼日数为1961 年以来最多。
2019~2023年,极端高温事件频发,特别是在2022年,中国共发生极端高温事件3501 站日,极端高温事件频次为1961 年以来最多;2023年,黑龙江呼中(–49.8℃)和新林(–48.3℃)、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41.4℃)等共计22 站日最低气温突破低温历史极值。
1961~2023 年,中国极端日降水量事件的频次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 年增多18 站日。2019~2023年,中国发生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3~4次/年。
2023 年,“杜苏芮”登陆造成华北、黄淮等多地出现历史极端强降雨,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洪水;2022 年,台风“梅花”先后登陆浙江、上海、山东和辽宁,强度大、影响范围广;2021 年,台风“烟花”登陆浙江后北上,陆上滞留时间长达95 个小时;等等。
极端气温
(1)极端高温
2023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高温事件838 站日;其中,北京汤河口(41.8℃)、河北井陉(43.3℃)、河南林州(43.3℃)和广西田林(42.2℃)等共计127 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2022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高温事件3501 站日,极端高温事件频次为1961 年以来最多;其中,重庆北碚(45.0℃)和江津(44.7℃)、湖北竹山(44.6℃)等共计366 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2021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高温事件810 站日,其中云南元江(44.1℃)、四川富顺(41.5℃)等共计62 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2020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高温事件505 站日,其中贵州罗甸(41.2℃)等共计69 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2019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高温事件880站日,其中云南元江(43.1℃)等共计64 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2)极端低温
2023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低温事件625 站日;其中,黑龙江呼中(–49.8℃)和新林(–48.3℃)、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41.4℃)、北京斋堂(–24.2℃)等共计22 站日最低气温突破低温历史极值。
2022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低温事件23 站日;其中,云南德钦(–14.7℃)最低气温突破低温历史极值。
2021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低温事件961 站日,为近30 年来最多;其中内蒙古太仆寺旗(–37.5℃)和河北康保(–37.4℃)等共计59 站日最低气温突破低温历史极值。
2020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低温事件68 站日,其中内蒙古岗子(–32.4℃)和山西小店(–20.6℃)日最低气温突破低温历史极值。
2019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低温事件39 站日,其中西藏聂拉木日最低气温(–21.7℃,2019 年1 月29 日)突破低温历史极值。
极端降水
2023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297 站日;其中,河北满城(261.7 mm)、山西平定(230.7 mm)、福建福州(395.9 mm)和长乐(385.1 mm)等共计55 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2022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226 站日,其中海南三亚(421.6mm)、云南麻栗坡(344.7mm)等共计48 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2021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353 站日,其中河南郑州(552.5 mm)和新密(448.3 mm)等共计64 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2020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387 站日,为1961 年以来第二多,其中山西、广西、四川等地共计45 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2019 年,中国共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253 站日,其中浙江、山东等地共计54 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区域性气象干旱
2023 年,中国共发生3 次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整体旱情偏轻;西南地区出现冬春连旱,其中云南发生1961 年以来最强气象干旱;夏季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发生阶段性气象干旱,华北、东北出现“旱涝急转”;长江上游遭受冬春连旱、中上游地区出现夏伏旱。
2022 年,中国共发生3 次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强度均达到严重干旱等级;华东、华中等地出现阶段性春夏连旱;7 月至11 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及川渝等地持续高温少雨,遭遇严重夏秋连旱,影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态系统、水资源供给和能源供应。
2021 年,中国共发生4 次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其中华南出现春夏秋连旱,达到严重干旱等级;2 次中度干旱等级,分别为云南2020 年秋末至2021 年夏初连续干旱、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西部夏秋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出现秋冬连旱,为轻度干旱等级。
2020 年,中国共发生4 次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其中东北、华南遭遇严重夏伏旱,达到严重干旱等级;2 次中度干旱等级,分别为春夏季西南部分地区发生的气象干旱和4 月中旬至夏初长江以北出现的阶段性干旱;秋冬季华南等地发生的气象干旱,为轻度干旱等级。
2019 年,中国共发生3 次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其中2 次强度均为中度干旱等级、1 次达到严重干旱等级。2019年3 月上旬至4 月上旬,华北、黄淮、江淮出现阶段性春旱;4 月上旬至6 月下旬,云南遭遇春夏连旱;7 月下旬至11 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严重伏秋连旱。
台风
2023 年,登陆台风平均强度为11 级(平均风速31.6 m/s);首个登陆台风“泰利”登陆强度强;7 月台风“杜苏芮”登陆时强度大、登陆后北上,造成华北、黄淮等多地出现历史极端强降雨,过程累积雨量大,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洪水。
2022 年,登陆台风平均强度为11 级(平均风速29.4 m/s);首个登陆台风“暹芭”登陆强度强,9 月台风“梅花”先后登陆浙江、上海、山东和辽宁,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并打破1949 年以来秋季登陆我国台风的最北位置纪录。
2021 年,登陆台风平均强度为10 级(平均风速24.8 m/s);但7 月下旬台风“烟花”登陆浙江后北上,陆上滞留时间长达95 个小时,先后影响我国东部浙江、上海等10 省市。
2020 年,登陆台风平均强度为11 级(平均风速31.6 m/s),且登陆台风具有近海加强并以峰值登陆的特点。
2019 年,登陆台风平均强度为10 级(平均风速26.3 m/s),超强台风“利奇马”于8 月10 日登陆浙江沿海,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 级(52m/s),为1949 年以来登陆我国的第五强台风,且登陆后移动缓慢、陆上滞留时间长,风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
本文摘编自《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2024年)》(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编著),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