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5日电 (记者 周燕玲)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与创新主题论坛5日在贵阳举行,与会嘉宾共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共商生态产品与绿色生产力发展之策。
图为论坛活动现场。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论坛第六次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举办。本届论坛以“生态产品与绿色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分享国际、国内持续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经验,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行动。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离开了“绿水青山”,人类社会一切财富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两山”理论深刻揭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路径,未来将进加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创新力度,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介绍,过去十多年,中国绿色转型最显著的变化是低碳绿色产业的快速崛起,中国在低碳绿色产业的生产、研发投入、消费等领域已处于世界前列,当前绿色低碳产业已成为中国各市场中最活跃的领域。因市场力量在产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使中国走出了一条有别于欧洲的低碳绿色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路径。
贵阳南明河治理案例获论坛聚焦。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咨询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说,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南明河水质恶化,在历届省、市领导的重视支持下,通过专家、企业、百姓的共同努力,成功实现了国内首个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经过治理,南明河全年稳定达到地表水四类,去年八个月达到了地表水三类。这个系统每年向南明河生态补水5亿立方,沉水植物覆盖率由15%提高到80%,并释放土地资源建成生态公园、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如今的南明河已从“黑臭河”转变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流。
成果发布环节,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案例集——《贵州“两山”转化典型案例集》正式发布。全书共遴选30个典型案例,通过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生态修复与系统治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乡村综合示范五大维度,全面呈现“两山转化”的多元路径与地方探索。
国际案例交流环节,5位国际专家通过交流发言,生动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生动实践。随后,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国内杰出代表从政府治理、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理论建构、实践路径、绿色校园等维度,全面展示中国在践行“两山”理念方面的创新探索和显著成效。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监察专员吴克在总结中指出,各位演讲嘉宾从不同角度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价值和实践路径,分享全球绿色发展的典型经验,交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做法,为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实现“双碳”目标、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智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