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绿色融资与多边开发银行协同增效”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本次论坛由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贵州省现代金融学会、贵州商学院等机构联合主办,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学者与金融机构代表,共同探讨在全球气候危机加剧、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复杂背景下,如何有效动员公共与私营部门资源,持续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工业化注入持久动力。
论坛深入剖析了多边开发银行在当前大变局与大危机交织时代所肩负的新使命,重点探讨其如何通过机制创新与融资优势,在全球气候融资领域发挥引擎作用,加速发展中国家绿色工业化进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破解融资瓶颈、强化机构协同是避免全球绿色转型停滞甚至倒退的关键所在。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主旨演讲中系统梳理了当前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态势,前瞻性分析了多边开发银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角色定位。他特别回顾了中国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与作出的积极贡献,为后续讨论奠定了基调。
在议题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两大核心方向展开深度交流:
全球气候融资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赵幼力开场、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主持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资金常设委员会原委员朱留财、国际平等组织Think Equal部门总监哈利勒·埃卢瓦尔迪希、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福兹雅·泽恩、美国国家行政科学院院士丹尼尔·古特曼、同济大学教授于宏源等专家分享了洞见。讨论聚焦于识别动荡国际环境中涌现的气候融资新机遇,探索创新融资模式与伙伴关系,以更高效地引导资金流向发展中国家亟需的绿色工业化项目。
多边开发银行改革与气候融资协同增效: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院长杨达担任开场嘉宾,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环境经济学家乔万宁主持。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黄晶、腾讯碳中和高级顾问翟永平、英国海外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安娜丽莎·普里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所长叶玉等专家深入探讨了多边开发银行自身改革路径。专家们强调,多边开发银行亟需优化治理结构、提升融资能力与效率、加强风险分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撬动私营资本,实现公共资金与私人资本的协同增效,共同应对气候融资的巨大需求。
本次论坛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对话平台,与会专家贡献的深刻见解与务实建议,为凝聚国际共识、推动多边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激活全球绿色融资潜力、加速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动力。各方期待会议成果能为后续的政策制定与国际合作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