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与创新主题论坛上强调:全球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问题,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需要从多个维度考量。
全球的生态环境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多样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这三大问题。
根据 IPBES发布的报告,大约有100万的物种面临着灭绝,而且灭绝的原因有这么5个方面:我们对于栖息地的利用,直接利用自然资源、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入侵。
气候变化也成为重大的环境问题,地球沸腾的时代已经来临,人类社会也正经历最热的十年,2024年也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根据气象记录,2024年气象记录高于最高的纪录0.07摄氏度。
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它的这种反馈的机理,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对于服务的功能等等都有非常系统的复杂的关系。现在中国科学院和相关的科研院所也做了大量的研究。
如何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我们需要有多个维度来考虑,第一它要贡献于生物多样性的三个目标,就是保护利用和资源和惠益分享。另外它要服务于三个层次,包括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这三个方面,哪一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转换的金融的解决方案,我们搜集了全球的主要的方式方法途径,通过各种渠道来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现在列出了至少有67种途径和方案。哪些途径和方案在中国实施,哪些途径和方案在贵州可以落地实施?我觉得我们需要科学家、政府部门、当地社区、NGO和企业共同地来研究解决,确保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
论坛发言中,马超德向大家分享了两个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实践案例。
第一个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利用全球环境基金在海南省与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合作的海南农业生物多样性参与,是原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这个项目经过5年的实施已经成功地解体,获得了GEF高度满意的评价。
第二个是山东省五莲县“两山”转化实践的一个探索。通过多年的努力,山东省五莲县积极践行“两山论”,始终坚持绿色先行,推动“两山”转化的这种探索,包括涵养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