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与创新”主题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黄承梁围绕“‘两山论’的孕育、形成、发展和对人类文明发展与保护范式的革命”主题进行了分享。
论坛现场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大会报告,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的主要内容。同时,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标志着这一重要理念正式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建设生态文明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其中之一,得到了更为深入的阐发。
2021年11月,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将“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意义重大而深远。
黄承梁表示,“两山论”根本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人民至上的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两山论”是中华传统生态文化和中国生态智慧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学说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两山论”是人类社会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范式转型、可为全人类所共享共有的宝贵思想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