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积极调动各参与方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与成效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积极调动各参与方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与成效
发布时间 2025-07-21

7月5日下午,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主题论坛上强调: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积极调动各参与方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与成效。

第一个生态补偿的发展历程,国内这方面是,我们一般来说就是开始于1989年左右,当时退耕还林还草,采用政府直接购买这种生态服务的方式,这种方式。到现在,应该是整个生态补偿在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里面,它是一项非常非常核心的政策。

中国生态补偿的类型主要有四种:

1.纵向补偿:中央财政直接购买生态产品(如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2.横向补偿:流域上下游区域协商共治(最具挑战性,尤其跨省机制);

3.权益交易: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探索;

4.开发融合:创新EOD模式(生态环境导向开发),将生态治理与土地开发权益捆绑。

第二个就是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共同保护与治理机制日益健全。希望建立一个共同保护,共同受益的机制,这是生态补偿一个很需要的问题。

2.促进了跨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稳定达标,相关方都比较重视。赤水河也是我们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包括亚洲开发银行(ADB)、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都在关注这个事情,因为赤水河某种意义上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幸福河,保护这条河,所以大家对它关注非常大。

3.逐步增强了流域的社会治理水平和效能。在推进流域生态补偿以后,看到流域的水质在改善,还是上下游要采取更多的保护的措施,治理的措施,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善水质。

关于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王金南院士给出几条建议:

第一是调动生态补偿相关方积极性,开展多元化补偿;

第二是建立基于GEP核算的补偿标准体系,个人的看法,GEP核算流域的生态价值,它可以为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一些参考,因为它这个数算出来非常大,按照这个数去补偿的话基本上受不了;

第三是引导社会资金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一些补偿基金;

第四是把生态补偿跟生态产品的第四产业结合起来,跟EOD结合起来,把生态补偿这个制度让它活化,就是活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