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人民观点) ——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②
  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山水相连,林草相伴,田土相依,千头万绪,何处发力?面对这块“硬骨头”,山东省五莲县破板岩、填新土、建水源,打响治山治水攻坚战,总结出“源头在治山,重点是增绿,关键要蓄水”的治理经验。今天,在长期实践探索基础上,我国形成了一条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植物、耕作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有效应对了水土流失带来的挑战,成为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治理的生动注脚。
详情
2023-08-01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弘扬海洋生态文化,创新海洋绿色发展路径,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深化海洋生态保护国际合作,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详情
2023-07-28
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人民观点) ——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①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详情
2023-07-27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
详情
2023-07-26
一见·沿着总书记足迹,读懂生态文明建设四个“重大转变”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 时隔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详情
2023-07-26
海报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谈处理好五大关系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详情
2023-07-21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认为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相信中国将继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为世界各国绿色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国际人士指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体现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如何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相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将以更广阔视野和更强力度规划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我们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国际人士表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和经验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人士表示,中国致力于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以自身努力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详情
2023-07-21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盛夏时节,万物荣华,大美中国,江山如画。云南洱海碧波万顷,不远处苍山青翠。8年前洱海湖畔,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立此存照”的约定,殷殷嘱咐:“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详情
2023-07-19
时政新闻眼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再次召开,习近平强调了什么?
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今年7月,时隔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再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国之大者”,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当前形势怎么认识,重大关系如何把握,重点工作如何部署?总书记作了全面阐述,《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01当前形势如何看待?“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5年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表达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内蒙古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有了思虑深远,才有成就斐然。在今年这次大会上,总书记说,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显著标志”,足见生态文明建设的十年之功。在讲话中,总书记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的4个“重大转变”: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江苏,南通崇川区。当地开展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打造“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滨江之城。(图/视觉中国)成就虽然非凡,认识也很清醒。2021年4月,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说,“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在今年这次大会上,总书记作出论断:“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2021年10月,习近平赴山东东营考察黄河入海口。黄河三角洲湿地,芦苇飘荡。(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在今年的大会上,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这一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也是今年再次以最高规格召开大会的重要原因之一。四川眉山,永丰村荷塘。2022年6月,习近平曾到此调研乡村振兴情况。(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02重大关系如何把握?在2018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6条重要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浙江余村。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这里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在今年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明确了需要正确处理的5个重要关系,包括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河北塞罕坝。(总台央视记者谢晓光拍摄)比如,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强调,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比如,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今年这次大会上,总书记说,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03重点工作如何部署?去年10月,党的二十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主要包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宁夏彭阳县。万寿菊与格桑花盛开在错落的山间梯田上。(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在今年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主要包括: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2022年4月,习近平在这里调研时指出,要对热带雨林实行严格保护。(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彭汉明拍摄)这些重要部署,既一脉相承,又有新的阐释。比如,在谈到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时,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比如,强调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等。丹江口水库,工作人员正在采集水样。(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在5年前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在今年这次大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他指出,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04这些重要信息,值得关注在这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值得一提的是,在5年前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曾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大会结束一个多月后,这份重磅文件对外公布。漓江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连续6年保持Ⅱ类水质,2022年漓江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案例。(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在今年这次大会上,总书记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部署。就在本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今年4月,习近平考察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情况。(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在讲话中,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在5年前的大会上,总书记曾称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详情
2023-07-19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详情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