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开始中美元首会晤
当地时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习近平指出,我和总统先生上次会面是在巴厘岛,已经过去1年了。1年来发生了不少事情。世界走出了新冠疫情大流行,但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还在。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但动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干扰,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问题十分突出。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要放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人类进步展现担当。习近平指出,50多年来,中美关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这么两个大国,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我还是那个看法,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我们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中美两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这是客观现实。但是,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完全可以超越分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我坚信,中美关系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和总统先生是中美关系的掌舵者,对人民、对世界、对历史都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我期待今天同总统先生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新的共识。习近平抵达中美元首会晤现场 拜登在下车处迎接中美元首会晤开始前 习近平同拜登握手合影
详情
2023-11-16
谢景海: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一座座水电站、风电站、光伏电站,一条条输油、输气管道,越来越智能通达的输电网络,让能源短缺不再是发展的瓶颈,让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梦想得以点亮,成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灯塔。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破解全球绿色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新路径。确立绿色理念,为绿色“一带一路”和全球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各个环节中,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共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中国与共建国家一道,将绿色理念作为指挥棒和红绿灯,指引各类生产要素参与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推动保障绿色发展与合作的制度、机制和法律体系构建,不断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中国通过分享和展示绿色发展理念和成效,增进了绿色发展共识,强化了绿色发展行动,为绿色“一带一路”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引导资本参与,为绿色“一带一路”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新范式。按照资本逻辑进行社会生产,是人类出现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国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双向开放,鼓励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绿色融资,推动国内企业在共建国家设立聚焦绿色低碳领域的股权投资基金,广泛开展绿色产业投资合作。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决定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进一步引导资本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国推动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全过程很好地规范和限制资本对生态的扩张,激发和引导资本推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打破资本逻辑对经济活动的支配,为破解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与生态难题提供了新范式。坚持生态惠民,为绿色“一带一路”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指引和方向。中国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目标,用生态产业、生态产品、环境改善来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绿色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共建国家人民。一个个“小而美”“惠而实”的项目既是绿色工程、环保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这些项目帮助当地民众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生活条件,增进了共建国家的绿色发展能力和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践行多边主义,为绿色“一带一路”和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提供了公平机制。在当前的全球生态治理实践中,信任赤字严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无法取得广泛共识。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充分考虑合作方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要素等方面的差异,不搞生态霸权主义,不强推生态标准,不搞“零和博弈”,而是基于各方的诉求和实际情况,通过充分协商和深入交流,在实践中针对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问题,共同研究创设规则,以生态之美描绘美美与共图景,以合作之力共创人类美好家园。中国积极承担全球生态责任,与共建国家实现绿色理念对接、绿色项目及环保标准对接与互认,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强普适性的生态合作和治理规则标准,有效填补了全球生态治理体系的空白,为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探索了更加公平的机制。建设共同家园,为绿色“一带一路”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伟大目标。保护美丽地球,建设美丽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绿色“一带一路”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共建国家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极大增强了共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不是追求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过去10年,中国把自身的宝贵经验和成果分享给共建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探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中国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理念作为绿色“一带一路”的目标和使命,在全球范围内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肩负起建设人类美好家园的伟大使命和目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过去10年的发展和成果只是序章。展望未来,中国将与共建国家一道,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实现绿色“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推动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详情
2023-11-14
第七届中德环境论坛在江苏太仓举行
11月1日,第七届中德环境论坛在江苏苏州太仓市举行,论坛的主题为“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协同应对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与消费者保护部(以下简称德国环境部)部长莱姆克,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出席论坛并致辞。
详情
2023-11-03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召开
10月28日至29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本次年会以“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主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详情
2023-10-30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详情
2023-10-19
“绿色丝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年来,共建国家用绿色画笔共同绘就了“一带一路”大美画卷。
详情
2023-10-19
最大福祉+最小破坏:解决基建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矛盾的中国方案
去年第15次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通过的“昆蒙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中国在投资绿色基础设施方面已展现出坚定承诺。通过精心设计和严格实施,中国海外基建项目可以避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使人们远离自然腹地,转向农业、工业和城市化潜力大的地区。中国将通过改变投资模式来支持全球生物多样性议程,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减轻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
详情
2023-10-16
第九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召开
​9月25日,第九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与渔业委员维尔吉尼尤思·辛克维丘斯共同出席对话会。
详情
2023-10-11
中美气候特使举行气候双边会谈
10月9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应约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举行视频会谈。
详情
2023-10-10
丁薛祥出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3年年会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丁薛祥30日在北京出席国合会2023年年会并讲话。
详情
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