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要合作伙伴2024年吹风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3月15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绿色联盟)主要合作伙伴2024年吹风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旨在向各方分享推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主要进展与成效,就推动绿色联盟国际化发展、相关工作进展及2024年度工作计划听取合作伙伴意见,发挥合力共同推动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中“促进绿色发展”相关重点任务落地实施。会议由绿色联盟理事长郭敬主持。他在发言中指出,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也是联盟作为国际性环保社团实体化运作的元年。希望在各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下,绿色联盟发挥好国际性社团的独特作用,搭建更加广泛的对话交流平台,开展更具前瞻性、影响力和实践价值的研究工作,为推动共建国家绿色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绿色联盟秘书长崔丹丹在发言中表示,绿色联盟自启动到成为国际性社会团体,离不开各合作伙伴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绿色联盟旨在搭建绿色发展领域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与更多愿意参与和支持绿色“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深化交流合作,携手为共建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经验、路径和方案。绿色联盟代表向合作伙伴分享了联盟工作进展及2024年工作计划。与会合作伙伴代表充分肯定绿色联盟在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将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等各项工作,期待与联盟共同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共同关注共建国家在能源、基础设施、投融资等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实际需求,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务实合作。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儿童投资基金会(英国)、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等绿色联盟理事成员所在单位和能源基金会、红杉气候基金会、美国环保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等主要合作伙伴单位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会议。
详情
2024-03-21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会见阿塞拜疆生态与自然资源部部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候任主席
3月1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会见阿塞拜疆生态与自然资源部部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候任主席穆赫塔尔·巴巴耶夫。双方围绕双边环境与气候合作、COP29重点议题等开展交流。黄润秋回顾了中国与阿塞拜疆在环境与气候领域开展的良好合作,介绍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与早期预警、固体废物管理等领域的政策、举措及工作成效,表示愿与阿方在上述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分享经验技术。黄润秋指出,中方支持阿方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COP29,期待双方继续深化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携手应对全球环境与气候挑战。巴巴耶夫高度赞赏中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期待与中方加强沟通协调,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推动COP29取得成功。会后,双方共同签署了部门间生态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
详情
2024-03-21
中办、国办:我国到2025年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央视《新闻直播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我国将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到2035年,全面建立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明确,基于生态环境结构、功能、质量等区域特征,通过环境评价,确定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在大气、水、土壤、生态、声、海洋等各生态环境要素管理分区的基础上,把该保护的区域划出来;确定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风险高的区域为主体,把发展同保护矛盾突出的区域识别出来。 推动长江全流域分区管控 强化风险防控  在重点流域和区域,将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长江全流域按单元精细化分区管控,加强沿江重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防控,防止重污染企业和项目向长江中上游转移。 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上中下游地区差异化分区管控,优化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和新能源产业布局,促进中下游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中的应用,建立陆岸海联动、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管控机制,引导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布局。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长江重点生态区、北方防沙带、海岸带等重点区域,分单元识别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治理差异化管控要求。
详情
2024-03-19
实录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问
3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走上“部长通道”,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有目共睹,老百姓明显能感觉到身边的环境在变好,但去年多地仍然出现重污染天气,想请问黄部长,如何看待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对今年的工作有哪些考虑和安排?谢谢。  黄润秋: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看看今天外面的天空,瓦蓝瓦蓝的,PM2.5是个位数,说老实话,我站在这个地方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肯定了过去一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成绩,应该说这个成绩是来之不易的。过去的2023年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十分复杂的一年,我们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就拿大气环境治理来说,首先是疫情转段以后,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明显回升,部分领域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这对我们稳住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去年的气象条件极为不利,2023年我们国家气象条件进入了一个新的厄尔尼诺周期,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在平均气温升高的同时,阶段性的冷暖交替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剧烈,对我们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严重的冲击。比如说,上半年受到来自西北以及蒙古国的强冷空气影响,我们国家发生了17次大范围的强沙尘天气过程,为近十年来最多,仅此一项,让我们的优良天数比例损失了3.3个百分点,数目可不小。又比如,年底一次高温、高湿、静稳不利气象条件所导致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就拉高了全国PM2.5平均值1.1微克/立方米。  所以面对这么一个严峻形势,我们和有关部门一道,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减缓和对冲这样的不利影响。比如说,我们加快了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程,去年全国钢铁行业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2.2亿吨,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我们完成了北方地区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00万户,有效降低了散煤使用。我们还在国内全面实施了轻型汽车国6B阶段的排放标准。另外,我们加大了监督帮扶力度,督促地方整改了8.7万个涉气的环境问题。这些措施应该说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扭转了被动局面,推动环境质量稳中改善。  就拿大气环境质量来说,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与全社会排放程度比较低的疫情期间三年平均值相比,我们还低了1微克/立方米;与2023年年度目标相比,我们好了3微克/立方米;与疫情前2019年相比改善幅度就更大了,四年之内PM2.5下降了6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16.7%。这是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就更为喜人了,去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9.4%,比“十四五”的目标还高了4.4个百分点;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干流的水质这些年稳定保持在Ⅱ类。这些数据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一句话,经过不平凡的2023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变得愈加亮丽。  展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要持续改善。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高水平的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我们重点有这么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的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我们考虑要在空气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修复、农村环境整治,以及危险废物的风险管控这些领域取得一些标志性的成果,为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础。  第二,我们要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并分层次的推进美丽省域、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海湾、美丽河湖建设。  第三,我们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以减污降碳为抓手,推动我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一步落实好、建设好全国碳排放市场尤其是最近启动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我们绿色转型做好支撑。  最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监督力度,着力提升我们国家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多样性、稳定性。  谢谢大家。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黄部长好,近年来媒体报道了多起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生态环境部去年也多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赴地方检查,推动各地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请问整治效果如何?今年还有哪些工作安排?谢谢。  黄润秋:感谢这位成都商报的记者,我在成都生活工作了30多年,很有感情。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是我们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制度,非常重要。但是,近年来各地也相继曝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在环评文件编制及企业自行监测过程中数据造假的行为,造假手段五花八门,花样层出不穷,比如在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编造数据、假冒他人签名,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更换监测样品、干扰采样探头、编造假报告假台账、篡改仪器参数,更有甚者用黑客程序侵入到公共计算机系统修改监测数据,性质极其恶劣,而且造假的趋势还在向专业化、链条化方向发展。这些违法行为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秩序,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老百姓的环境权益,也冲击了我们的底线。对这些行为我们绝不能容忍,必须坚决打击,而且要铲除其滋生的土壤。  “十四五”以来,我们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一起,连续四年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我们采用“四不两直”检查,刚才您已经提到了,监督帮扶、大数据监管乃至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有效手段来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行为,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体有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形成了有效震慑。这三年我们查处了2260家有违法行为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向有关部门移送了193起案件进行刑事立案,还公开曝光了457个典型案例。另外,我们还查处了企业在环境自行监测方面的造假案件4255件,向有关部门移送了930起涉嫌违法犯罪的案件。这些案件当中包括去年在社会上影响比较大的山东锦华公司的环评造假案、江西展航公司的环评造假案、广东广禾公司的机动车检测造假案等,这些案件都已经宣判,并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起到了震慑和警示作用。  第二,我们推动了行刑衔接,提升了监管执法效能。我们和最高检、公安部一起构建了行刑衔接、一体化推进的联动执法机制,形成了共同会商、共同挂牌督办、共同公布典型案件以及共同部署相关工作的“组合拳”,有效地提升了我们的监管执法效能。比如说,我前面提到的山东锦华公司造假案,环评公司利用挂靠、伪造他人签名的方式充当虚假环评文件的制造者,这些年伪造虚假的环境影响报告书48份、环境影响报告表879份,数目巨大、性质恶劣。过去这类案件在查处过程中存在“三难”,第一立案难,第二取证难,第三定性难,我们有效地通过这个机制和地方联动,解决了这“三难”的问题。目前,这个案件4名涉案人已经受到了刑事处罚,可以说这是环评制度建立起来因造假入刑的第一案。  第三,进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最高检和最高法修订出台了“两高”司法解释,明确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以及碳排放检验检测过程中,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最近,国务院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予以严惩,既罚机构也罚责任人,对于情节严重的还要取消其执业资格。这些制度毫无疑问都增强了我们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监管能力。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和有关部门一起,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同时,我们还会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加人工智能的“穿透式”监管,用科技的力量来筑牢防范造假的防线。最后,我们也欢迎新闻媒体以及今天在场的各位记者朋友发挥好舆论监督优势,和我们一道推动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谢谢大家。
详情
2024-03-14
图览“部长通道”答记者问 | 为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础
详情
2024-03-14
黄润秋委员代表环境资源界发言:高起点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黄润秋委员9日代表环境资源界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近年来,各地区积极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探索。现阶段,要把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作为着力点。为此,黄润秋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全国“一盘棋”,分阶段有计划推进先行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要统筹推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任务,统筹把握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做好整体设计,久久为功推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二是聚焦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以先行区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处理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系,发挥标杆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建议先行区重点在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四个方面开展先行探索与创新实践。三是统筹各层级各方面,在先行区建设中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区域层面,聚焦区域重大战略,强化政策集成创新。在领域方面,高水平推进美丽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建成一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鼓励各类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示范引领行动,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良好局面。
详情
2024-03-12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英文网站正式上线
尊敬的用户:您好!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英文网站已正式上线。网址为https://www.efglobal-gy.com/web/en/index.xhtml。在英文网站上,您可以了解生态环境领域内的最新动态,论坛服务信息、联系方式等,我们将不断更新英文网站内容,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感谢您对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关注,我们期待您的访问!祝您使用愉快!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24年3月7日
详情
2024-03-07
贵州好声音|杨三可代表:加快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六个出新绩”
3月6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份高举旗帜、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坚决拥护。”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党委书记杨三可表示:“报告从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高度,全面部署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任务。作为一名生态环保工作者,我倍感振奋,也倍增动力和信心。”
详情
2024-03-07
中国举办“昆蒙框架”实施倡议国际研讨会
近日,在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举办期间,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席国,举办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倡议国际研讨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代理执行秘书大卫·库珀,以及来自加拿大、加蓬、智利、欧盟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上,“昆蒙框架”实施倡议的共同发起方、合作伙伴以及广大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共同分享了落实“昆蒙框架”的进展与经验,深入了解了各方在落实“昆蒙框架”进程中的主要进展,为推动倡议与其他相关进程的落实提供了宝贵平台。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了中国在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方面取得的成绩。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在世界上我们率先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我们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以上,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全国细颗粒物,也就是PM2.5的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30微克/立方米,8年之内下降了35%,我们成为了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在担任主席国期间,中国推动大会达成了历史性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哥伦比亚环境部长苏珊娜·穆罕默德对中国的工作表达了高度赞赏。哥伦比亚环境部部长 苏珊娜·穆罕默德:中国作为大会主席国的这一年,我会用“优雅”来形容。因为帮助所有国家在非常不同的国情下达成共识是非常困难的,这项工作计划和目标都非常远大,所以我真的很喜欢中国的外交理念和方式,这样能帮助所有人达成协议并且最后每个人都感到满意,这并不容易。我也对中国作为主席国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详情
2024-03-05
习近平同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会谈
  2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比奥和夫人法蒂玛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孙奕)2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举行会谈。  习近平指出,中塞友好源远流长,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高效合作,在世界和平和发展等议题上密切协调,在抗击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时共克时艰,中塞关系堪称中非团结合作的典范。中方愿同塞方一道,巩固高水平政治互信,推进务实互利合作,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协调,推动中塞关系再上新台阶。  2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比奥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习近平强调,中方坚定支持塞拉利昂人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塞方加强治国理政交流,继续相互支持彼此重大关切,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方愿为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等领域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鼓励、支持中国企业赴塞投资兴业。双方要加强在联合国安理会事务中的合作,共同维护非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欢迎塞方积极参加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比奥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习近平指出,中非人民命运与共。中国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中方将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非洲国家相互支持和友好合作,将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同非盟《2063年议程》、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紧密对接,把中国的发展、非洲的发展、世界的发展进一步结合起来,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升级,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中方愿同包括塞拉利昂在内的非洲朋友一道,办好今年的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将中塞、中非友好发扬光大。  2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比奥表示,中国是塞拉利昂信任和依赖的朋友,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拥有深厚传统友谊。塞方感谢中方为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大力支持,高度赞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民族复兴。中国经验为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全人类共同利益产生广泛积极影响。塞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中方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中方维护自身核心利益,愿学习借鉴中国经验,同中方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拓展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新空间,为塞中传统友谊注入新动力,推动塞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塞方愿同中方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农业、经济发展、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农业、经济发展、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拉利昂共和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农业、经济发展、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会谈前,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比奥和夫人法蒂玛举行欢迎仪式。  天安门广场鸣放21响礼炮,礼兵列队致敬。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军乐团奏中塞两国国歌。比奥在习近平陪同下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  2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比奥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当晚,习近平和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为比奥夫妇举行欢迎宴会。  王毅参加上述活动。
详情
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