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国中资本合伙人张庆:绿色盎然的土地上一定大有作为
  “绿色是贵州的底色,贵州的产业发展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参与本届论坛的嘉宾、国中资本业务合伙人张庆,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贵州人。15年来,他持续重点投资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低碳领域,用他的话来说,“绿色产业前途无量。” “贵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优质磷矿、锰矿、铝矿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也是能源大省,打造‘电动贵州’新名片,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张庆告诉动静记者,通过对贵州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长时间的深入研究,企业已有储备投资贵州企业的打算。“我们非常有信心依托贵州本身已有的优势和资源禀赋,贵州绿色产业的发展将借助资本的翅膀飞得更高。”   在本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相关主题论坛上,包含国中资本在内的多家企业就我省绿色发展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这一次我们准备跟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贵州省政府一起成立一个贵州省的绿色发展基金,通过资本引路、基金招商的方式,帮助贵州本地的新能源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后续我们还会引入更多优质的企业到贵州来。   张庆认为,投资贵州就是投资未来。“一方面国发2号文件明确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贵州基地与大湾区总部一定会碰撞出火花;另一方面贵州明确打造‘电动贵州’新名片,在这片绿色盎然的土地上,我们相信一定会大有作为。”
世界银行农业经济学家曹文道:12个县将参与到世界银行与贵州的绿色农业项目中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但15年来,我走过了贵州的很多地方,最大的感受就是‘绿’。”谈及对贵州的印象,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农业和食品全球发展实践局高级农业经济学家曹文道告诉动静记者,生态文明建设让多彩的贵州更增添了一抹“绿”。   财政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多元投资绿色发展”主题论坛上,曹文道进行了主题发言。   “根据世界银行行业模型分析显示,从2021年至2060年,实现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需要约14万亿美元投资,相当于GDP的0.98%。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财政筹融资各项政策,强化市场化、多元化资金投入,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曹文道告诉动静记者,40多年来,世界银行在环境领域与中国开展了积极合作。去年以来,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供9.2亿美元贷款,支持2期包括贵州省在内“绿色农业和乡村振兴”和首个“中国低碳水稻和节水灌溉”结果为导向的规性贷款项目,为中国西南地区和中部省份的绿色低碳农业和农村领域减缓气候变化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以前我们参与的扶贫项目比较多,现在我们更多地向绿色农业发展。接下来贵州的12个县会参与到‘绿色农业和乡村振兴’项目当中去,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低碳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谈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期许,曹文道说,“我们完全相信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贵州智慧和中国经验将给全球带来巨大借鉴意义。”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曹文洪:探索“水土保持”碳汇新经验,期待贵州有作为
  水土保持,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曹文洪此次参会最关注的议题之一。   “实现碳中和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是减排和增汇,而增汇的核心在于生态建设、管理与保护。当前水土保持碳汇研究刚刚起步,希望通过本次国际性平台有更多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启发,促进这方面工作的发展。”曹文洪说。“尤其是贵州,在这个领域有非常好的条件基础,我们期待更多的先行先试。”   据悉,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提出制定完善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评价指标和核算方法,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曹文洪介绍,水土保持是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水土保持措施可通过植被光合作用直接从大气吸收二氧化碳、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碳,并调水保水保土固持有机碳,有利于增强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这次参会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分享交流水土保持碳汇概念内涵和测算方法等内容。以往我们在水土保持工作上更多关注减少了多少水土流失面积,而现在需要重点关注怎么去增效,要和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增汇、固碳、减排等不同途径,不断探索碳汇机制,如何激发更多社会资本良性地进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曹文洪表示,贵州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荒漠化治理等水土保持工作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希望能够跟贵州相关单位共同开展现场调查,进行深度合作研究,积极推动水土保持碳汇进入国家碳汇核算体系,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